古代瑞安人和乐清人是怎么来孤屿游玩的?如今S2线开通,免费接驳,江心屿走起!
线路信息
接驳地点:
惠民路站——江心屿景区码头
接驳时间:
8:00/9:00/10:00/11:00
13:00/14:00/15:00/16:00
免费接驳时间:
8月30日至9月5日
江心屿轮渡营运时间:
每日8时至22时,半个小时一班
(滑动查看江心屿美图)
唐朝时期,馆驿制度已经十分发达,《乐清县交通志》记载,“本县早有驿道,唐开元年间(713—741)已设有军政文书的上浦馆”。上浦馆,即象浦馆,宋代叫瀛壖馆。据学者南航分析,上浦馆在今永嘉县三江街道挂彩村与乐清市北白象镇琯头村之间的乌牛街道码道村。码道村南临瓯江出东海,自古就是温州通往乐清、台州方向的必经之地,为中国古代的黄金航道之一。
明代天顺《一统志·温州府》载:“上浦馆,在府城东七十里,唐孟浩然于此逢张子容。”唐开元年间,孟浩然从绍兴告别崔国辅,乘舟泛江到永嘉,探望同乡好友、时任乐成县尉的张子容,张子容从乐成赶到瓯江北岸的上浦馆为他接风,江心屿正是他二人友情的见证。
据《温州近代交通史研究》,温州至瑞安平阳等地的古道主要有三条。西路傍山,是最早的古道;东路沿海滨,在三国孙吴建立横屿船屯后更为重要;中路是温瑞平运河塘路,五代吴越后成为三地间最主要的通道。
最早的古道是从温州西部瓯海瞿溪街道雄溪往上,过山岭上的红枫古道,可到瑞安湖岭一带,长约50里。在温州与瑞安未通汽车以前,此路为两地陆上主通道,人流昼夜不断,岭上灯火不绝。另有一条桐岭古道是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瑞安陶山至瓯海潘桥到温州城区最主要的通道,是物资商路、征战要道,也是传送文书邮件的驿道。人们从瑞安经古道翻过桐岭,到达河头村船埠头,乘坐温桐河轮到达城区小南门河上岸。
小南门河是古时的护城河,是通往三溪、梧田、瑞安的内河交通枢纽,水上运输船只的集散地。民间曾有传,“王字加人本是金,王木亭边螺丝潭,南塘河上魁星阁,小南门外赛龙船”,可见当时小南门外的繁华交通。
温瑞塘河古称南塘,俗称七铺塘河。东晋时由人工开凿,唐大和、会昌年间(公元827—846 年)永嘉太守韦和组织过一次较大规模。宋时,沿河种满荷花,有“八十里荷塘”之说,知州杨蟠有诗云:“赖有风相送,荷花十里香。”温瑞塘河古通漕运,河边堤塘为驿路,南宋后成为浙南重要航道。
S1线、S2线串起市区、瑞安、乐清三地,位于瓯江入海口的灵昆岛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古时,瓯江的地位同样重要。位于瓯江口的温州港,是天然的海湾良港,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便是最有力的佐证。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北邻瓯江,与江心屿隔江呼应。
北宋咸平二年(999),温州被列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温州设立了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市舶务,成为沿海对外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除日本外,还与高丽、东南亚各国发展海上贸易往来,温州的江心寺更是有“僧多外国人”的景象。南宋洪迈在《夷坚志》中也记述了海上巨商为避风泊船于江心孤屿和麻行码头。
清末,瓯江上的外国商船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审核 | 林婷婷
参考资料: